国内外实时财经新闻资讯
创投

政策赋能创投机构募资新突破:24 家机构 155 亿元科创债精准滴灌硬科技

2025-05-04


2025 年 5 月,在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出的科创债政策东风下,我国创投行业迎来募资高潮。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元禾控股、启明创投、深创投等 24 家机构近期通过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募资 155 亿元,其中超 80% 资金将投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科技赛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解 "融资周期错配" 难题提供关键支撑。

一、政策红利激活创投 "长钱" 募集通道

作为《科技创新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落地后的首批规模化实践,本次募资呈现鲜明的政策导向性:

  • 期限结构适配科技周期:24 单科创债平均存续期达 7.5 年,包含 "3+2+2" 弹性续期条款,允许根据项目进度延长至 10 年,与硬科技企业 5-8 年的研发转化周期精准匹配。元禾控股发行的 30 亿元智能制造专项债,明确 50% 资金锁定期达 8 年,专项支持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智能仓储设备等 "卡脖子" 领域。

  • 成本优势释放投资空间:票面利率平均 3.12%,较传统创投基金 7.5% 的募资成本下降 4.38 个百分点,预计每年为市场节省利息支出超 6 亿元。启明创投 20 亿元生命科学科创债利率仅 2.95%,其合伙人表示 "节约的资金可多投 15-20 个早期创新药项目"。

  • 资金用途精准画像:监管要求 85% 以上资金投向种子轮至 A 轮项目,单个项目投资不超过 3000 万元。本次募资中,智能制造领域聚焦工业软件、高端轴承等国产化替代,生命科学领域重点支持基因治疗、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 22nm 以下芯片设计、量子通信器件等攻坚方向。

二、头部机构引领示范效应凸显

元禾控股、启明创投等机构的实践,展现出科创债对创投生态的重塑作用:

(一)元禾控股:打造智能制造资本闭环

其 30 亿元科创债设立 "苏州智能制造升级基金",构建 "技术研发 - 中试转化 - 场景应用" 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 20% 资金投向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项目,推动绿的谐波 RV 减速器寿命从 8000 小时提升至 15000 小时,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 30% 用于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研发,支持极智嘉无人叉车进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项目估值两年增长 3 倍;

  • 创新性设置 "产业链协同条款",要求被投企业 30% 采购额面向苏州本地中小企业,已带动 50 余家配套厂商进入高端装备供应链。

(二)启明创投:破解生命科学融资痛点

20 亿元生命科学科创债聚焦 "早期研发 + 全球化创新",形成独特优势:

  • 设立 10 亿元 "First-in-Class 新药专项",支持本导基因、和铂医药等企业的基因编辑疗法研发,单个项目平均获投 8000 万元,较传统 PE 投资规模提升 40%;

  • 利用债券长周期特性,对临床前阶段项目锁定期延长至 5 年,解决创新药企业 "三期临床资金断档" 问题,某抗体药物企业借此将研发周期缩短 2 年;

  • 联动香港资本市场,通过 QDLP 通道引入 30% 境外资金,形成 "境内政策支持 + 境外专业 LP" 的跨境募资模式。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迎融资 "及时雨"

资金的高效配置正在产生显著的产业赋能效应:

  • 早期项目融资难缓解:24 单科创债预计支持超 300 个早期项目,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60%。深圳某芯片设计初创企业通过深创投科创债获得 2000 万元资金,用于 12nm 射频芯片流片,较原计划提前 18 个月进入量产准备;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获投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比达 28%,高于行业均值 13 个百分点。北京某生物医药企业将募资的 40% 用于临床前研究,使双特异性抗体研发进度超越海外对标企业;

  • 产业链国产化加速:在智能制造领域,科创债支持的高端轴承项目突破德国舍弗勒技术封锁,实现风电主轴轴承国产化率从 15% 提升至 35%;生命科学领域,细胞治疗用病毒载体生产设备国产化率突破 50%,成本降低 40%。

四、从政策工具到生态构建的进阶

本次募资高潮标志着科创债从 "试点破冰" 迈向 "规模复制",监管层与市场正形成三大共识:

  1. 产品谱系持续扩容:证监会拟推出 "科创 REITs",允许创投机构将成熟科技园区股权打包发行,形成 "投资培育 - 载体运营 - 收益反哺" 的闭环;央行研究将科创债纳入再贷款抵押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1. 区域创新差异化布局:长三角聚焦智能制造、粤港澳大湾区深耕硬科技跨境融资、京津冀发力原始创新,形成 "政策引导 - 区域特色 - 产业协同" 的资本配置格局。

  1. 风险防控与效率平衡:建立 "科创债项目白名单",要求被投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率不低于 60%,中诚信等评级机构开发 "技术成熟度 + 市场转化力" 双维度评估模型,将项目失败率控制在 15% 以内。

"科创债的规模化发行,标志着我国创投行业从 ' 短期逐利 ' 转向 ' 长期赋能 ' 的历史性转折。" 中国投资协会创投专委会会长沈志群表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 2025 年科创债募资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起 "资本供给不断档、风险共担有机制、成长陪伴长周期" 的全新融资生态。当创投机构带着 "耐心资本" 深入硬科技最前沿,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资金规模的增长,更是科技创新与资本配置的底层逻辑重构 —— 这一 "政策 + 市场" 的协同创新,正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注入穿越周期的澎湃动力。


推荐文章
  • upload/20250514143038.png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构建法治化护航新体系

  • upload/20250514143406.png

    成都世运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千年蜀都奏响体育与文明的交响乐章

  • upload/20250514142643.jpg

    中美经贸关系重大突破:关税下调开启合作新周期

  • upload/20250514142759.png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应急能力与技术突破的里程碑

热门文章
© 2025 推果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5383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版权所有:上海推果广告有限公司  意见反馈邮箱:25531762@qq.com  客服热线:1760075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