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实时财经新闻资讯
教育

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天津大学 "金牌课" 引领产教融合新范式

2025-05-14


2025 年,中国职业教育迎来深化改革关键期,《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地一周年之际,各地高校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构建 "实践导向、产教融合"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天津大学推出工程教育 "金牌课程",将实践教学比重提升至 40%;山西大同大学创新 "行走思政课",把课堂搬到煤矿智能化现场与红色基地。政策驱动下,全国校企合作项目同比增长 35%,职业教育正从 "学历供给" 转向 "能力锻造"。

一、政策破冰: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

教育部《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工科专业实践学分占比不得低于 30%,校企双元开发课程需达 50% 以上。天津大学率先响应,在机械工程、智能建造等专业打造 52 门 "金牌课程",形成三大改革亮点:

(一)课程设计的产教深度耦合

  • 项目制教学:智能建造专业 "装配式建筑施工" 课程,直接对接天津滨海新区重大工程,学生分组完成实际项目的 BIM 建模与施工方案设计,优秀方案被中建三局采纳应用

  • 双师同堂授课: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集团总工程师与校内教授共同主讲 "高端装备制造" 课程,企业导师承担 40% 课时,2024 年该课程学生就业率达 100%,起薪高于同类专业 25%

  • 动态更新机制:建立行业需求实时响应系统,2025 年新增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设计" 等课程,课程内容每学期更新率达 20%,确保与产业前沿同步

(二)实践平台的立体化搭建

天津大学投入 2.3 亿元建设的 "新工科实践教学中心",构建 "虚拟仿真 - 中试基地 - 产业现场" 三级实训体系:


  • 虚拟仿真实验室: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核电站运维、芯片流片等高危高成本操作

  • 校企共建中试基地:与海尔、中芯国际共建 12 个产业级实验室,学生参与的 "家电智能控制芯片研发" 项目,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 现场实训网络:在 127 家合作企业设立 "流动课堂",机械专业学生在长城汽车工厂完成 "变速器故障诊断" 课程考核,企业导师直接参与评分

二、天津大学 "金牌课" 的标杆效应

(一)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革新

打破 "一卷定成绩" 传统模式,建立 "知识 + 技能 + 创新" 三维评价体系:


  • 知识维度:采用 "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项目报告占比达 60%

  • 技能维度:引入企业认证标准,智能制造专业学生需通过西门子 PLC 编程认证才能获得课程学分

  • 创新维度:设置 "金点子" 加分项,学生提出的 "智能仓储机器人路径优化方案" 被京东物流采纳,直接获得课程满分

(二)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

课程改革带动校企合作升级,天津大学与 32 家行业龙头建立 "课程共建联盟":


  • 资源共享:企业开放研发中心、生产线作为教学场景,中海油提供的 "深水钻井平台虚拟操作培训系统",使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30%

  • 人才共育:开设 "华为鸿蒙生态班"" 施耐德电气订单班 ",企业提前介入课程设计,毕业生入职即能胜任核心岗位

  • 成果转化:学生在 "工业互联网安全" 课程中开发的漏洞扫描工具,已申请 3 项发明专利,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

三、思政赋能:山西大同大学 "行走思政课" 的创新实践

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山西大同大学探索 "思政教育 + 实践育人" 融合模式,打造 "行走的思政课堂":

(一)红色基因与产业现场的双轮驱动

  • 红色研学路线:组织学生赴右玉精神纪念馆、平型关大捷遗址,通过实地调研撰写《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精神传承》等报告,相关成果纳入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程考核

  • 产业实践课堂:深入同煤集团智能化矿井,观察 5G+AI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学生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课程中完成《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分析报告

(二)理论转化的长效机制

建立 "实践 - 认知 - 反哺" 闭环:


  1. 实地考察:对接山西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学生参与 109 个转型项目调研

  2. 课堂研讨:将 "煤层气抽采技术突破" 等案例融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成果应用:学生提出的 "煤矿区生态修复方案" 被纳入山西省 "无废城市" 建设规划,真正实现 "把论文写在三晋大地上"

四、政策护航: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

(一)激励机制的突破

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对深度参与课程建设的企业给予多重政策红利:


  • 税收优惠:企业投入的课程开发费用可按 150% 加计扣除,2024 年天津天海同步器有限公司因此减免税费 800 万元

  • 金融支持:开发 "产教融合专项贷",利率较基准下浮 20%,2025 年首批 37 家企业获得合计 50 亿元授信

  • 荣誉体系:设立 "职业教育贡献奖",获奖企业在政府采购、资质评定中享受优先待遇

(二)技术技能的认证互通

教育部试点 "1+X" 证书与课程学分互认,天津大学 "智能制造工程实践" 课程学分可置换工业和信息化部的 "工业机器人操作工程师" 证书,实现 "一考双证":


  • 证书课程转化率达 70%,学生取证周期缩短 40%

  • 企业招聘时优先录用双证持有者,起薪平均高出 25%

五、未来展望: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

(一)课程改革的深化方向

  1. 微专业建设:天津大学拟开设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光伏电站运维 " 等 15 个微专业,课程周期 3-6 个月,快速响应新兴产业需求

  2. 虚拟教研室:联合清华大学、华为公司共建 "5G 通信技术虚拟教研室",实现优质课程资源跨校共享

  3. 国际认证接轨:机械工程 "金牌课程" 对接德国 AHK 职业资格认证,毕业生可直通欧洲高端制造业岗位

(二)产教融合的生态构建

随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落地,到 2025 年底将实现:


  • 重点专业群与产业链匹配度达 85% 以上

  •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超 2 万门,教材 1.5 万种

  • 职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条件达标率 100%


当天津大学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调试工业机器人,当山西大同大学学生在煤矿智能化现场完成思政课作业,职业教育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场以课程改革为起点的变革,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调整,更是教育逻辑的重构 —— 从 "学校单方供给" 转向 "校企协同智造",从 "知识容器填充" 转向 "能力生态培育"。随着 "金牌课程" 的示范效应持续扩散,中国职业教育将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 "发动机" 和技能人才的 "孵化器",为制造强国建设输送更多 "大国工匠"。


推荐文章
  • upload/20250514143038.png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构建法治化护航新体系

  • upload/20250514143406.png

    成都世运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千年蜀都奏响体育与文明的交响乐章

  • upload/20250514142643.jpg

    中美经贸关系重大突破:关税下调开启合作新周期

  • upload/20250514142759.png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应急能力与技术突破的里程碑

热门文章
© 2025 推果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5383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版权所有:上海推果广告有限公司  意见反馈邮箱:25531762@qq.com  客服热线:1760075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