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实时财经新闻资讯
财经

绿色金融与科技融合新突破:深交所助力 TCL 发行首只民企科创债

2025-05-13

在 "双碳" 目标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正加速构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融资生态。2025 年 5 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支持 TCL 科技成功发行全国首单 "民企科创债(科技 + 低碳双主线)",该债券规模达 20 亿元,票面利率 3.2%,低于同期民营企业债平均利率 1.5 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从理念探索迈向实践落地。

一、双主线融资模式破解民企创新痛点

作为首单聚焦 "科技研发 + 低碳转型" 的专项债券,TCL 科创债呈现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募集资金中 60% 用于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包括 Mini LED 芯片制造、量子点材料研发),40% 投向光伏玻璃生产线节能改造及智能工厂碳中和项目。这种 "硬科技研发 + 绿色化改造" 的双用途设计,精准匹配了制造业民营企业 "技术升级需求迫切、低碳转型压力较大" 的现实困境。

深交所通过制度创新为债券发行开辟绿色通道:将传统企业债审核周期从 45 天压缩至 22 天,允许以专利技术(TCL 持有的 2.3 万项显示领域专利)和碳减排量(预计年减少碳排放 15 万吨)作为增信措施,并引入中证指数公司定制 "科技低碳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使 TCL 的主体信用评级从 AA + 提升至 AAA。"这是资本市场首次将技术专利价值与碳资产纳入债券定价体系," 深交所债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为科技型企业打通了 ' 技术优势 — 信用增级 — 成本节约 ' 的转化通道。"

二、产融协同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债券资金的高效配置正在产业链引发连锁反应:在科技端,TCL 华星武汉基地利用 5 亿元研发资金,将 Mini LED 芯片良率从 85% 提升至 92%,推动 4K 超高清显示屏生产成本下降 30%,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华为 Mate X3 折叠屏;在低碳端,惠州光伏工厂的节能改造项目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28%,生产线碳排放强度优于行业标准 40%,该工厂已获得苹果公司碳中和供应链认证。

这种 "科技赋能低碳、低碳反哺科技" 的协同效应,正在重塑产业竞争格局。据测算,TCL 本次债券融资可带动社会资本形成 1:5 的投资杠杆,吸引京东方、深天马等产业链伙伴启动类似的 "科技 + 低碳" 改造计划。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显示领域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 45%,其中融合低碳技术的创新占比达 32%,产业升级速度显著加快。

三、资本市场创新构建绿色科技融资生态

TCL 科创债的成功发行,标志着三大创新突破:

(一)首开民企 "技术资产证券化" 先河

允许企业将研发投入形成的专利池(评估价值超 50 亿元)与碳管理体系(覆盖 12 个生产基地的碳足迹追踪系统)纳入增信体系,打破传统债券依赖固定资产抵押的局限。中诚信国际评级专家指出,"这种模式使轻资产科技企业的融资可得性提升 40%,预计年内将有 50 余家同类企业跟进发行。"

(二)创建双维度 ESG 评价体系

深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开发的 "科技低碳 ESG 指标体系",首次将研发强度(要求不低于 15%)、碳减排效率(单位营收碳排放量年降不低于 8%)纳入债券发行条件。TCL2024 年研发费用达 120 亿元(占营收 8.7%),碳排放强度较 2020 年下降 35%,完全满足双维度考核标准,为后续企业树立了量化参照标杆。

(三)打通 "研发 — 转化 — 应用" 资金闭环

债券条款特别约定,30% 募集资金需通过 "绿色供应链金融" 向中小配套企业支付,TCL 借此建立了覆盖 500 家供应商的低碳技术共享平台。惠州某电子元件厂商通过该平台获得低息贷款,完成了电镀车间的废水零排放改造,其生产的连接器已进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供应链。

四、从个案突破到生态构建的进阶之路

随着 TCL 科创债的示范效应显现,资本市场正从三个维度深化绿色科技金融创新:

  1. 产品谱系扩容:深交所计划年内推出 "硬科技碳中和 ABS"" 光伏建筑一体化 REITs" 等衍生品,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工具包;

  1. 区域试点延伸: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 "跨境绿色科创债",允许港澳投资者认购并使用人民币结算,首单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低碳技术债" 已进入筹备阶段;

  1. 监管规则迭代:证监会拟将 "科技低碳融资占比" 纳入上市公司 ESG 评级,对发行此类债券的企业给予再融资便利,形成 "政策引导 — 市场响应 — 生态演化" 的正向循环。

"这不仅是一笔简单的债券融资,更是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表示,当科技研发的 "高风险" 与低碳转型的 "长周期" 通过金融工具实现风险共担,将激发更多民营企业投身 "卡脖子" 技术攻关。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我国绿色科技领域直接融资规模达 4500 亿元,同比增长 68%,一个 "技术创新有资本助力、低碳转型有市场支撑" 的新型产融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从 TCL 的实践可以看出,绿色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通过资本配置的 "指挥棒",将创新动能与生态责任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越来越多的 "科技 + 低碳" 债券发行,当资本市场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融资模式的突破,更是中国经济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性跨越 —— 这既是应对全球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更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落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绿色科技动能。


推荐文章
  • upload/20250514143038.png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构建法治化护航新体系

  • upload/20250514143406.png

    成都世运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千年蜀都奏响体育与文明的交响乐章

  • upload/20250514142643.jpg

    中美经贸关系重大突破:关税下调开启合作新周期

  • upload/20250514142759.png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应急能力与技术突破的里程碑

热门文章
© 2025 推果财经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4085383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版权所有:上海推果广告有限公司  意见反馈邮箱:25531762@qq.com  客服热线:17600752319